2014年5月30日星期五

返鄉記 - 家譜•一個家族的歷史



家譜也稱族譜,家乘、祖谱、谱牒、宗谱等,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家族的歷史的記載,記載本族世系和相關重要事蹟的書。家譜的內容一般除了各世代人物姓名、事蹟外,有時也會包括家族的大事、居地產業的變送以及祖傳的家訓等,家譜對於一個家族的自我認同和凝聚力的形成有很大的作用。

在六十年代的破四舊運動中,家譜被當作四舊遭到清理,成千上萬的家譜被毀。而現今這本遺留下來的家譜是爺爺親手翻抄,原來的早已不存在了。

家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僅可以知道自己姓氏的源流,還有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儘管很多重要事件的沒有詳細筆錄,但名字還是保留下來)。通過家譜你會了解整個家族形成,還後一些你可能不知道的秘密,某些人原來是自己的至親或遠親,因某原因早已失去了聯繫,完全不知道其消息了,現在在哪裡?生活狀況如何?家庭成員有誰?(這是很重要的事情,可能在未來會遇見,可是完全不知道對方的爸爸原來自己的爺爺,或者對方的爺爺也是自己的爺爺。)可是不管怎麼樣說,他們是確實存在在這個世界上。

這本家譜的歷史記載停留在爺爺那一代,只寫下有多少子女,其相關的資料就沒再書寫了。父親那一代徒剩名字,其餘空白了,所以想了解父親一輩的事蹟就不得而知了。因為空白,彷彿隔了一層空間,而這層空間如果沒有得到及時填補,將會變成一段無法跨越的歷史。

家譜的承續性很重要的,必須一代傳一代,就像是傳世之寶一樣,雖然它對他人來說是不值一文,可是對自身而言這絕對是一件無價之寶。修纂家谱更是每個子孫的責任,把自己知道和相關重要的事記錄下來,讓後世的人可以大約了解自己或先輩的事情。家譜是我們尋根的最好線索,也是最好的凝聚工具,把所有家族的人串聯起來。

或許這對後代的人來說,祖宗一代的事情他們是不感興趣的,相對只要知道一些自己的父親或爺爺的事就已經足夠了,畢竟上幾輩的人和自己沒有什麼關係。由於社會的認知和結構不同了,還有多少個年輕一代是知道父母的一些重要的事,尤其在90後,恐怕很多都只關心自己的事,對父母的家族也一知半解,更別談什麼先祖們了。

人絕對是不能忘記我們的本,丟了我們的根,沒有先輩,就不可能有現在的我們。

2014年5月29日星期四

返鄉記 - 早婚•成功之條件


翻看一些知名的歷史人物,都有其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早婚。為什麼會有這個共同之處呢!每一個成功的男人的背後一定有一個女人,這句話絕對不是假的,家裡有了賢妻可以讓自己無後顧之憂,可以全力以赴,把所有精神投入在事業上,創出自己一片天空。

除了有妻子照顧孩子或父母,打點生活一切,家庭美滿能讓丈夫有動力為其打拼。這當然也少不夫妻之間的恩愛,倆人的性生活協調很重要,皆因性生活是夫妻關係的重要組成部份,這是人很本能的需要,如果長期因為不協調而得不到滿足,對夫妻關係會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出現第三者的機率就會提高。在性生活得到滿足下,很多名人都有不少孩子,因為孩子的關係,使夫妻之間的感情更加穩固,家庭更和諧了。

現今社會已經和以往不一樣了,進入了晚婚時代(日本進入不婚時代)。什麼是晚婚呢?根據中國政府所定的條律,男的二十五週歲、女的二十三週歲以上,都列為晚婚,而男的三十週歲、女的二十四週歲以上才生育都為晚育。這是為了鼓勵民眾早點結婚生子,提高人口素質和經濟的發展。一胎政策則是為了要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但卻也造成人口結構與性別失衡。

雖然時代不一樣了,很多人過了三十歲才來考慮結婚,或者有些人選擇不結婚,尤其是那些三十歲上下的女高領,高收入,能自養自活,不需依靠任何男人,自己也可以過得自由自在。除了不婚主義之外,很多男女生患有恐婚症,人們對於幸福的安全感降低,對美滿婚姻憧憬不再。男的可能是自己沒有好的經濟基礎,考慮到房子、孩子等问题,故婚姻會令他倍感壓力。女的則害怕嫁錯郎,導致婚姻失敗。

適婚男女不結婚不應該成為一種常態,如果想要成功的人士真的必須要早點結婚完成這人生大事。只要你用心觀察,就會發現這個條律絕對是正確的,政治家是最好的榜樣,美滿的家庭是他們最好的形象和支持率的來源。企業家如比爾•蓋茨和史蒂夫•乔布斯略微晚婚了一些,面子書的創辦人兩年前才結婚,但他們很早已經有一段穩固的感情在背後支柱他。儘管明星的例子較為特殊,但還是有很多的很早就結了婚。還有很多我們所熟悉的成功及知名的運動員,他們一樣都是早婚的,如NBA籃球運動員迈克尔•乔丹和科比•布莱恩特(雖然過後他們都有離婚的經歷),足球運動員如大卫•贝克汉姆、魯尼和本人喜歡的德國隊球員,很多都是結了婚,不然就是有一個穩定的女友。F1車手舒馬克、阿隆索、莱科宁等人都是有家室之人。

其實早婚是有很大的優勢,給予人成熟穩重的感覺,在職業上會賦予很大的助力,老闆或上司都會較為重用有家室的人,特別是在日本企業裡,高職位的人士都有一個外表看似美滿的家庭。

想要獲取成功的朋友,請早點結婚吧!

ps:真悲哀,為什麼到現在我才明白這個道理呢!唉,一切都太遲了。

2014年5月28日星期三

返鄉記 - 鼓浪嶼•钢琴之島



鼓浪嶼位於廈門的對岸,搭乘輪渡無需五分鐘便可抵達,環島一周也只需約40分鐘,島面積不到2平方千米,人口約2萬。鼓浪嶼雖小,卻有“海上花園”、“萬國建築博覽會”、“鋼琴之島”之美稱,2005年時,並評為“中國最美的城區”第一名。

為什麼鼓浪嶼會有這麼多的美稱呢?鼓浪嶼開拓於宋末元初,原名“圓沙洲”,是軍事塞要點,曾有英、美、法、德、日等13個國家先後在島上設立領事館。各國的建築風格都被保留了下來,古希臘的陶立克、愛奧尼克、科林斯三大柱式,羅馬式的圓柱,哥特式的尖頂,伊斯蘭圓頂,巴洛克式的浮雕,門樓壁爐、陽台、鉤欄、突拱窗,都可以在這裡一覽無遺。

至於有鋼琴之島、音樂之鄉的別稱,是因為在這裡鋼琴擁有密度居全國之冠,音樂人才輩出,至於他們是誰呢!我自己也不清楚。 想真正了解鼓浪嶼,則必須自己親自到訪,方能體會。鼓浪嶼的主要觀光景點有:日光岩、菽莊花園、皓月園、毓園、鼓浪石、鼓浪嶼鋼琴博物館、鄭成功紀念館、廈門海底世界和天然海濱浴場、海天堂構等。

由於碰上梅雨季節,細雨斷斷續續下著,路上都是滿滿撐著雨傘或穿雨衣的人,情侶依偎著對方,朋友則規矩撐著傘。有時,雨傘之間的擦身而過,雨水灑下,人與人之間變得親密了。雨中撐傘步行,確實是浪漫,可是對的遠方到來我們來說,卻因此而錯過了許多景點,主要觀光景點也只到訪了海天堂構,實為遺憾。

海天堂構是十大別墅裡的中西方文化結合的典範之作。門樓是典型中國傳統式樣,重簷斗拱、飛簷翹角。前後兩側的樓宇,普遍採用古希臘柱式,窗飾大都為西洋風格,但牆面與轉角又是中國雕飾。這棟建築在鼓浪嶼是獨一無二的。

當然,除了欣賞建築設計外,在這裡,你還可以觀賞精彩絕倫的木偶表演和懷舊色彩的南音演奏。

木偶表演絕對不能錯過,精湛的演出會讓人拍案叫絕,至於南音,則不是每個人能接受的到,畢竟她在演唱什麼,你可能一字都聽不懂。所以演奏還沒到一半,很多人就紛紛離席,雖然自己也不了解她在唱些什麼,但還是耐心把它聽完,畢竟這是难得一聞的“御前清曲”,同時這也是對於演奏者的一種尊重。

對於這次的鼓浪嶼之旅,只能說太遺憾了,很多景點都沒參訪,很多美食也沒品嚐到。如果下次有機會再到廈門,一定要好好悠遊一番,並在鼓浪嶼待上一晚,夜幕時,在碼頭靜靜欣賞對岸的廈門夜景。人生難得幾回閒,夜景燦爛灑空間。

2014年5月27日星期二

返鄉記 - 二十年•高速發展

如果對本國的經濟有點了解,或則對在野黨有所關注,那一定有聽過韓國的事蹟,這也是民聯常用來攻擊國陣的理由。

在50和60年代的,韓國是一個貧窮的國家,比馬來西亞落後,但從1980年之後,韓國便已逐漸拋離馬來西亞,但韓國真正走向國富民強的分水嶺是在1987年推動民主化轉型之後。可是反觀馬來西亞,依然在原地打轉,儘管前首相馬哈迪在1990年代時提出了2020先進國宏願計劃,放眼在2020年之際晉身先進國行列。然而,經過了超過20年的發展,卻沒很大的進展,更遭的是,我們離先進國的腳步越來越遠。

世紀60年代,馬來西亞比韓國富裕,但如今乾坤顛倒,要比韓國還窮。

90年代初,中國對於港台新韓亞洲四小龍是遙不可及,甚至連超過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四小虎都是奢侈的。

可是今天呢!無需多言,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雖然人均GDP,本國依然略高,但不久就會被超越,其實這同時還得必須考慮到,中國有十三億人口,馬來西亞則只有二千多萬人口。

根據堂侄兒說,中國的改革是在1994年,高樓大廈的興起則是在1998年後,十五年後的今天,數量已遠遠超過本國了,經濟更甭說。

為什馬來西亞會一直被他國所超越呢?在各種指標下,馬來西亞都符合成為發達國家的條件,那為什麼馬來西亞並沒有成為發達國家呢?

這絕對是政策上的問題,一黨獨大、政治打壓、不公平對待、濫權、貪污腐敗、人才外流等因素,才會形成今天這樣的局面。 如果馬來西亞一天都沒走上民主開放,要達到先進國只是癡人說夢話。並且在可預期的未來內,被其他落後的經濟體迎頭趕上。哀哉。

 ps:今年恰逢馬中建交四十年, 1974年,中國正處於文革期間,國陣則藉此“馬中建交”的輝煌成就,鞏固和壯大巫統的主導地位。四十年後的今天,馬來西亞已遠遠落後於中國,如果要以火車來比喻兩國,那我國像是緩慢的電動火車,中國則早已是子彈列車了。

2014年5月26日星期一

返鄉記 - 土樓•遺產的質變

 


土樓顧名思義就是以土、木、石、竹為主要建築材料,利用將未經燒焙的按一定比例的沙質黏土和黏質沙土拌合而成。很多土樓都是由因多次輾轉遷徙後的客家人所建,故有客家土樓之稱。當然,土樓並不是非客家人獨有,有研究顯示漳州和泉州地區也有閩南人居住在土樓,土樓之根源在閩南漳州。可是著名的土樓如振成樓、承啟樓、田螺坑土樓群的住戶都是客家人。 

土樓主要分佈在福建西南地區,那裡山勢蜿蜓,層峰疊嶂,千姿百態的土樓像繁星般點綴在地面上。 土樓的起源,可追溯到唐末宋朝間,因北方戰禍頻頻,天災肆虐,當地民眾大舉南遷,開啟了土樓興起的序幕。土樓大多具備完善的防禦功能,其外牆厚一至二米,一二層不開窗,僅有的堅固大門一關,土樓便成堅不可摧的堡壘。為防火攻,門上設有漏水漏沙裝置,緊急時樓內居民還可從地下暗道逃出。 

在2008年,福建土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永定和南靖景區更榮膺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故有機會來到福建,非嘚體驗一趟土樓之旅不可,感受當地風情文化。 

幾乎每家酒店都會有一個旅遊諮詢櫃檯,旅遊配套有一至三日遊,如到訪土樓、廈門、泉州等景點,只要在此報名就可,非常方便。至於集合地點視乎酒店的所在位置了,可能就在酒店前或附近的公車站等候。當然,如果想深入感受土樓,以及盡可能遊訪各式各樣的土樓,那就必須選擇自由行,並且在土樓裡住上一兩晚。 

由於這是合散團,巴士上的人都來自五湖四海。同時,著名的土樓之多,儘管大家同乘一輛巴士,但可能去的目的地卻不同。 南靖縣有土樓王國之稱,大小土樓共15000座,有兩條旅游路線可选,一是四菜一湯,田螺坑 - 裕昌樓 - 塔下村;二是雲水謠,和貴樓 - 雲水謠古鎮 - 懷遠樓。哪個比較好,只能說各有特色了。 

田螺坑土樓群有別於其他的土樓群,其建築特色是其按照了五行相生次序所建造的一方四圓(其中的橢圓形土樓更是獨一無二),因而成為獨具特色的經典之作。 早在六七十年代,科技尚未發達,田螺坑土樓群被美國衛星誤認為核武基地,並以考察文化之名來此探訪,結果最後才發現這是場美麗的誤會,從此田螺坑土樓便開始聞名於世。

當一個文化遺產變成了一個著名旅遊的景點,人潮就會越來越多,各種商機也跟隨湧現,家家戶戶都擺設檔口出售食品、手工藝品、紀念品等東西,遺產的面貌也開始質變了,樸素的原始風貌,被商業手段所取代了。 

儘管土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缺乏賺錢的商機,可是,很多年輕一代還是走出了土樓,到城裡謀生,以賺取更多的錢,過更好的生活。傳統文化終究敵不過大環境時代的變遷,如今土楼也只剩下996138部队(即老人(九九重阳节)、小孩(六一儿童节)和妇女(三八妇女节))來默默守候着。

2014年5月16日星期五

返鄉記 - 桂圓•龍眼樹


據爸爸所說,在曾祖父時代,村里能所見的土地都是他們的,可是在後來的共產主義下,土地的擁有權也不復存在。連在祖屋旁的七棵龍眼樹也被歸納為政府的財產,只留下一棵。

1990那年,爸爸回去奔喪時,不知從那裡得知,其實在這七棵龍眼樹裡實可獲得兩棵。經過和村長理論後,村長自知理虧,也只好歸還多一棵。相信這一棵的收入是被他私吞下去了。

共產主義看似理想,沒有階級制度,土地和資本財產為人民共同所有,但卻不然,在一黨專政下導致的權力膨脹,在得不到限制和監督下,導致人民喪失言論自由和發表自我訴求的權利,貪污的現象更無法杜絕。

龍眼樹的結果時期是在七八月,所以這次回去並沒有看見爸爸所說的龍眼,樹上只開了一些花。真的可惜了,無法品嚐到現摘的龍眼滋味。 雖然爸爸沒詳細提起老家的事,可是他卻有細說這兩棵龍眼樹的事,儘管這兩棵種在同一片土地,可是結的果卻截然不同,一棵的果實雖小卻繁密多汁,一棵的果實則大顆卻疏少。

這如此大的差異,就和我們的情況很相似,儘管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每個人都會自己的個性和機遇,一粒米養百種人。

有曾想過,如果爸爸沒有跟隨阿嬤遷居到這裡,那他的命運肯定將大不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或許爸爸已經是一家廠的老闆或者當上了某高職位,生活可定會比現在更好。

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天意、命運,一切冥冥中自有安排,如果不是大伯的早逝,父親也就不會在這裡了,然後遇見媽媽並結婚生子。 當然,我不會再是原來的我。

ps:後來,在當堂哥們的經濟狀況越來越好(富有),也慢慢把龍眼樹給買回來,一棵要價五千,五棵共要兩萬五吧。

2014年5月15日星期四

返鄉記 - 富二代•一胎政策的促因

根據百度百科的解釋,富二代是“富一代”的子女。 “富一代”是改革開放後首先富起來的一批民營企業家,他們的子女大多在二十世紀80年代出生,生活條件優越,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擁有豐富的社會資源。

90年代開始,隨著經濟開放後,家庭的經濟越來越好,除了企業家,更有不少的暴發戶出現,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中國也越來越多富二代了。如果有留意新聞,就會看見一些令人痛心的事,富二代在闖禍後往往還高調回應“我爸是XXX”、“我叔是XXX”……等等瘋狂叫囂語句。這不只是讓父母惹上麻煩,也暴露出中國沉浸於不平等、缺乏法制、貪污腐敗的泥潭。

除了這些讓人感嘆的事,還有不少讓人震撼和羨慕的事,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這些只是炫富的舉動,不屑。近幾年來,富二代的奢華婚禮總是讓人驚嘆,運鈔車載送百萬嫁妝,新娘子整身金銀珠寶,近億元豪車助陣的很大排場的迎親,參加婚禮的來賓們還可贏大獎等,這些作風都太牛逼了。

造就富二代的崛起,經濟是主因外,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一胎制政策。

從80年代開始,中國就開始實行一胎制政策,來控制人口的增長,雖然對緩解人口壓力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卻存有其弊端,如人口的迅速減少可能會造成老年人比例的增加和勞動力的不足,從而給社會帶來嚴重的老齡化問題。有些家庭的獨生子女若剛成年,因某些事故而忽然死亡,對家庭的影響是巨大的,沒有後代的傳承。

從何時開始,中國變成了印度相似,不同的是,一個賠本,一個炫富,聽說有人為了不輸面子風頭,還向親人借錢辦嫁妝。

由於只是一個兒女,父母自然把最好都留給他,不管是在教育方面,物質方面,甚至為他們預留了產業(這也是促成中國房地產的價格飆升的原因之一),家產更不用說,會全數繼承給子女們。因而嚴重影響富二代對財富觀、愛情觀、價值觀、人生觀、社會觀的失衡,扭曲了社會正常秩序。 所以只有在中國,我們才會看到很多這些奇奇怪怪的新聞。

 ps:所以想要一朝致富的男生,可以把目標瞄向企業家的獨生女,但首要的條件是要夠帥,不然她又怎能被你迷得神魂顛倒呢!相同的如果要嫁入豪門的女生們,要有心理準備,一入豪門深似海,很多女明星就是前車之鑑,雖然可以過著少奶奶的生活,家裡有佣人伺候,出門有司機接送,但老公很容易在外拈花惹草,不然就是婆媳之間很難相處。

2014年5月14日星期三

返鄉記 - 湄洲島•媽祖的起源


在台灣遊學時,曾見識過媽祖誕,非常熱鬧,很多廟宇會一起遊行到一個主廟進香、刈火,然後才折返回自己的廟院。媽祖是台灣最普遍的民間信仰之一,單單整個台灣就有超過五百座的媽祖廟。

湄洲島是媽祖的發源地,在莆田一地,就有不下百座的媽祖廟,在福建各地的媽祖廟數量更是龐大。 湄洲島也變成了全球六千多座媽祖廟的‘祖廟’,更是兩億多信眾的朝聖地。

湄洲島就像麥加一樣,是穆斯林在自己有生之年要走一趟的朝聖之旅。 雖然自己並不是什麼忠誠信徒,但覺得值得一去。

要入此島,除了要付輪渡費,也需繳付六十五元入島費。抵達後,如要坐電動車到景點去,得買票,如要進入媽祖文化園區觀光,則需付三十元入門票。

至於拜祭品香燭的價錢,可要看你殺價的能耐了。

儘管現在如此的風光,媽祖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媽祖信仰遭到嚴重的打擊,許多宮廟和神像被毀。湄州島上的廟宇和相關文物,也在文革中被摧毀殆盡,包括分身大媽。只有少數廟宇如莆田文峰宮,因將媽祖神像藏於古井中,才保住了下來。泉州天后宮則是因為曾被當作工廠使用,因此躲過被摧毀的命運。改革開放後,民間信仰逐漸恢復,因要促進兩岸交流的因素,媽祖信仰被重新活絡起來,形成大陸和台灣之間的一座橋樑。

台灣各媽祖廟為求增加本身與祖廟的連結,也紛紛前往湄州捐獻資金興建宮殿或牌樓等建物,使湄州島上的媽祖宗教建築迅速增加,現有建築基本都是文革後所重建廟貌。

關於媽祖的故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上網找找看。

2014年5月13日星期二

返鄉記 - 祠堂•祭祀祖先





每個村鎮都會有一個自己的祠堂,其主要用是供奉祖先的牌位、举行家族祭祖等的场所,又具有从事家族宣传、执行族规家法、议事宴饮的功能,另外也用于举办家族内子孙的婚、丧、寿、喜等事。

原以為這次的回鄉,可以為阿公阿嬤掃墓,盡一丁點孝道,可是天不作美,梅雨把上山的道路變得難行。儘管大堂哥已經提前一天去除草,但爸爸還是不忍心姑姑要走這麼艱辛的路,所以只好把祭拜移到祠堂進行。

和阿公阿嬤相處的時間,只有短短的七八年,在印象中阿公總是很慈祥,常常保護我們兄弟姐妹四人免受被母親挨打,阿嬤則較嚴謹的樣子,常常烹煮閩南家鄉菜給我們吃。在阿公逝世後,阿嬤也帶著阿公骨灰回到故鄉埋葬,在那裡度過晚年。

阿公入土迄今已超過四分之一世紀,身為子孫的我們從來沒到墓裡去祭拜他們,不管是春節、清明、中元、冬至和忌日,都是在家裡上注清香拜祭。如果碰到上課或上班的日子,只剩下爸媽兩人祭拜。

由於第一次去掃墓(雖然最後沒去成),看見堂侄兒在祠堂門前燃放鞭炮,很感疑惑,這並不是什麼值得開心的節慶,為何掃墓時要放鞭炮的意義,回來後,經網上一查,才知道這並不只是某族群的習俗,而是全中國人都有這個習俗,其意義有兩個:一、代表恭送后祖先的意思;二、驱走其他的鬼来跟我们的祖先抢东西。

當然,這種行經作風並不是人人可以接受的到,佛教不提倡上墳後放鞭炮,因為放鞭炮會對鬼道眾生造成影響,會傷害到他們。其實清明節掃墓還有很多要注意事項及常識,為親人掃墓時得注意一下。

很遺憾的是,錯過了這次機會,我不知道何時又能有機會回來這裡,為阿公阿嬤的墓清除雜草和拜祭。每每想到這點,眼眶就泛著淚水,感慨暫且無法達成這心願,同時也感嘆自己的無能為力。

只要有心,雖說在家裡祭拜還是一樣的,但其意義和去掃墓相比,就難以比肩了。

阿公阿嬤,不孝子孫只能在夢裡的墓前為您們磕頭了。

2014年5月12日星期一

返鄉記 - 尋根•爸爸的故鄉



每逢佳節時,身邊大部分的朋友,都會返回家鄉和親朋好友團聚,而自己卻只能待在城市裡,享受那短暫的寧靜。所以有時難免會有一絲羨慕的眼光,有鄉可回,儘管塞車是件痛苦的事,但只要規劃好,還是能減少或避免堵塞的情況。

說來真的很慚愧,活了這麼久,雖然知道在中國大陸還有一些親人,可是卻從未認真去了解狀況,從未見過面所以感到非常陌生,之間的距離又相隔了太遠,一個南中國海距離,是多麼的遠,這恐怕是最好的藉口,也是唯一的藉口。

儘管之前相簿存有一些舊照片,可是自己卻沒用心沒去翻看,只是粗淺知道那裡還有伯母、姑姑姑丈、堂哥和表哥們等人,至於有多少家庭成員、生活狀況怎樣、家庭情況又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當然,爸爸是知道的,也大約了解親人們所發生一些重要的事情。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每個家族背後都有自己心酸的故事。

自從阿嬤逝世後,我們和大陸親人之間的橋樑也彷彿斷開了,書信來往漸漸減少了,然後也沒寫了,只換成電話問候。每逢過年過節,爸爸才會打電話回去問候一下。可是他沒對我們詳細提起老家的事,身為子女的我們也沒主動去問。

爸爸出生於泉州市-惠安县-永和镇-玉湖村,(玉湖今已劃分為泉港區,這讓我很頭疼,祖籍是否也要從福建泉州惠安換成福建泉州泉港呢?),九歲那年跟隨阿嬤來吉隆坡找阿公。在這五十多年來,只回鄉過一次,二十四年前 - 1990年那時,阿嬤仙去的時候。

由於小時候家境貧窮,在接到阿嬤病情惡化的消息後(那時科技尚未發達,都是以信件作為聯繫),也只能由爸爸和叔叔兩人趕回去。 可是很遺憾,爸爸和叔叔終究沒趕上,當時交通還是很落後,沒有航班直達廈門,只能乘坐飛機到香港,然後再轉坐輪船去廈門,接著又嘚坐四五個小時的崎嶇車程才能抵達村莊。

去年,在某個機緣下,我們商議一家人回去爸爸的故鄉走一趟,探望從未謀面的親人,並為阿公阿嬤掃墓。父親已年邁,再過幾年就要七十歲了,而伯娘和姑姑都已八十幾歲了,故趁著爸爸還行動自如時,也趕緊回去老家認祖歸宗。

如果這次沒回去,哪怕當有一天爸爸不在後,這聯繫就會真的從此中斷了。未來,在某道路上相逢時,也只是擦肩而過,互相不認識對方,彼此都只是一位陌生人。 世事無常,雖然我們商議一家人和叔叔全家一起回去,可是剛出生不久的侄兒,被批命在兩三歲前不宜出席紅白事和到國外去,所以哥哥也只能待在家裡照顧孩子,實為惋惜。

既然可以這麼難得和這麼遙遠回去一趟,故不能只是待在堂哥和姑姑的家,除了要感受爸爸成長的地方,也要去了解這片土地的文化和風情。所以我們也安排一半的時間留在鄉下,一半的時間則去旅行。

爸爸沒跟隨我們去旅行,而是留在家裡和伯娘、姑姑和姑丈們聊天。二十幾年未見,當然有很多話要說,尤其是姑姑,因為爸爸是由姑姑一手照顧長大的,故兩人的感情特別要好。

其實只有短短的七八天時間,要說的話實在太多了,所以又怎麼能談得完呢! 我們也一樣,儘管旅行了好幾天,但仍無法說自己對這個地方很了解。網絡雖然可以填補知識,但唯有自己親身去感受,才能真正體會得到。

 ps:為了這次的旅行,我們也籌備了很久,從訂機票、廈門住宿,到辦簽證,基本上都是姐姐在安排,和表侄女聯繫溝通也是她,旅行的行程則由妹妹去規劃。原本是計劃要跟隨旅行團的,可是找了很久卻找不到四天三夜的配套,詢問了好幾家都沒符合到,價格又很貴,在無可奈何下只好安排自由行。

 爸媽買了一些食物用品帶回去作為手信,但意想不到的是帶兩箱包裹回去,卻帶回五箱包裹歸來。只能說堂哥和表哥他們太盛情了,不僅提供了住宿和豐盛的膳食,還帶我們遊走湄洲島和泉州市。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