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7日星期日

人性本私

孟子说人性本善,荀子却提出人性本恶,有一位大师曾说初生婴儿是善良的,可是在当他渐渐懂事后就受污染了,其实人性本来就并存善恶,无法分割,就像银币一样有两面。谁才是正确的呢?孟子没错,人与动物的分别,是有道德心,向善的本性,内在的价值根源。荀子也对,我们本性生来就关心自己的利益,而“善”是后天学习和努力而得来。

所以我才认为人性本私,这说法和荀子提倡的人性本恶岂不是一样!非也,我依然坚信人是善良的,但也存有阴暗一面(没揭露出来不等于没有,就象是癌细胞一样,每个人都有,只是没突变而已),更肯定所有人都有私心的,因为不管再怎么有善心的人都会有其自私的地方。

这样说好像在否定一些为善的人,也并非想一杆子打翻一船人,只是,自私是人之常情,如在某个灾难或事故里,我们一定会先拯救亲人,尽管离自己很远,而不是先解救在身旁需要帮助的人。毕竟我们都是凡人,这完全合情合理的,当然也有人会做出无私的举动(小说里的情节最多)。又比如一位两个小孩的母亲,一个是亲生的,一个不是,不管她再怎么公平对待,多少还是会有一点私心。
谁敢夸口说自己不自私呢!除非你是圣人。

当然,会提出人性本私这观点,绝不能随口说说就行,必须要有证据才能支撑,而最能体现人性存在的自私,就是去观察小孩子的行为。由于下周就是侄儿两岁的生日,昨天就提前买了礼物给他,一个乐器一个积木,回到家后便把玩具给了他,当时我妈看顾的小孩还在。我先拆开了一对乐器,一个交给侄儿一个给了别人的小孩,可是侄儿不依,趴在地上敲自己的头哭泣(这是他惯用的伎俩),所以我只好把另个也给他,也许你会说两岁的小孩还小,不懂事,其实不然,他是知道你在说什么,可是他就是不愿意分享。当然这样做也会把别人的孩子弄哭,虽然他已经四岁了,上幼稚园了,他的妈妈也常常教导他要分享和礼让,可是再怎么教育,自私的心还是存在的,所幸我还买了积木,作为安抚给了他玩,结果他也一样,想独自一个人玩积木,不让侄儿参与。

在两个小孩子身上,人性的自私展露无余,不管以后经过多少教育的洗礼、宗教的精神灌输,处于什么岁数,哪个人生阶段,人性自私,永存也。

2015年5月16日星期六

unfriend

最近上映了一部unfriended的惊悚电影,没看,但通过预告片就可以知道这是一部低成本的作品,当然一部电影好坏创意与否,无法以成本来定义,尽管影评不怎么样,票房算不错(很成功,一百万换四千万),所以对还算是新人的导演和编剧来说,己经是了不起了。

今天并不是要讨论这部电影,而是要谈谈现今的社交网站的状况,从脸书的出现到至今,随着网络的蓬勃、科技的发达、社会的进步,会用电脑的人也越来越多,故每个人的社交网站的朋友名单也随着慢慢累积而增加。

其实在这可观的数字里,到底有多少个是你有常联系的?真正要好的?相信恐怕只有寥寥可数吧!有时候,不管你想不想要,但碍于某些关系或理由,你还是把他加入朋友名单里,成为网友。

有谁认真思去考过,拥有这庞大数目‘朋友’,就是占优势吗?唔...只能说未必,虽然说人多好办事,但请想想,如果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在有需要的时候才来求助他人,唯恐很难获得他人的援助,同时,你好意思说的出口吗?而会尽力去帮忙你的人,也只有那些和你有交流的人。至于其他大部分的终究是个虚幻。

一般人的社交人脉随着时间而越来越多,自己却反向,越来越少,常省思后,做了unfriend这样的举动,把一些人删去,这样做并不是把自己社交格局缩小、自我封闭,而是纯粹想减少一些变成陌生的人。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行为很愚笨、孩子气、偏激、孤僻等,如果真的不满某个人,大不了放着就好,又何必太认真,冒着可能会得罪他人的风险去unfriend别人呢!其实不然,因为谁都不会在乎少了你与否。

所以如果觉得彼此之间都陌生了,或者不想再交流了,欢迎来unfriend我,在这世上没有东西是永恒的,关系也一样。

ps:无需担心什么,山水有相逢是骗人的,他朝再遇也是很难的。

2015年5月10日星期日

我的生命里

(改编自我的歌声里)

怀着十月的艰辛   伴着阵阵的疼痛
你就这样把我带到这个的世界里
带给我生命  满满的爱
无微不至地养育着    在我懵懂无知时候
默默的付出照料一切事物
没有任何的怨声只有爱护

您存在 我深深的生活里  我的现在  我的未来  我的生命里
您存在 我深深的生活里  我的现在  我的未来  我的生命里

还记得儿时您抱着我成长的日子   那段泛黄童年
尽管长大后不再拥抱或牵手  但您的爱不曾中断还延续着
无数叮咛无数唠叨
无形但不言语的关心
像是一个守护天使  为我专属

命运安排    今生成为母子
这就是缘分  这就是天意

2015年5月9日星期六

萍聚

有客户说萍聚这首歌很悲伤,不适合放在他们的相聚影片里,恐怕未看完就会哭(太垮了吧),可是,我倒觉得这很贴切他们的聚会,歌词简单直接、旋律也动听。那是否歌曲太老旧的原因呢?不,绝对符合他们的年龄,这首歌是80年代末的(受到诸多年轻人的喜爱),而当时他们都是大学生。
人生就是一场萍聚,彼此都是生命中的一位过客,聚散离合免不了,不管是亲人还是朋友,谁也无法永远相聚在一起。尤其是朋友,曾经共同生活在一起,嬉笑玩闹,朝夕相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纽带,但到最后总是要各分东西(毕业离职等),关系也随着时间的流失,彼此之间的亲密感也渐渐淡化。
尽管如此,可是在每次相聚时,总是会勾起昔日一起生活的美好,但,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相聚也匆匆走过,而彼此都有自己的生活,所以很难做任何约定和承诺,几时还会相聚在一起,谁也不知道,如同歌曲一样,曾经拥有已经很足够了,每每回忆中有你我的影子,就很窝心。

2015年5月2日星期六

眼镜的故事


眼镜起源于中国,和意大利面条一样都是经由马可波罗传到了西方。最原始的眼镜是透镜(放大镜),最古老的眼镜是水晶或透明矿物质制做的圆形单片镜,发源地是在苏州。姑苏的孙云球、褚三山双杰更是推动后世眼镜制造技术的重要人物,孙云球也留下一部名为《镜史》的科技著作。当然,也有资料显示,眼镜最早出现于1289年的意大利佛罗伦萨,是一位名叫阿尔马托的光学家和一位生活在比萨市的意大利人斯皮纳所发明的。那谁才是先发明眼镜的呢?仍是个谜。不争的事实,在早在千年前,中国就出现眼镜的雏形。

从眼镜发明到至今,不管是技术、材质、功能、款式等都有很大的改良和转变。由于眼镜行业有很大的利润可图,很多知名品牌也纷纷加入了这个行列,分一杯羹。(材料和制造费并不高,市场售价却是翻了好几百倍)

隐形眼镜的出现,为患者解除了框架眼镜带来的不便,它既有普通眼镜矫正视力的功能,又免去麻烦,所以很多爱美的女生都选择了配戴隐形眼镜。随着时代的进步,隐形眼镜不再单调,而是彩色绚丽,并受到消费者欢迎和喜爱,俨然已成为个性时尚,在时尚界刮起了炫丽神采的潮流。也越来越多的人,把彩色隐形眼镜当做美容妆扮品使用,为自己的整体造型增添亮点。

但,眼镜并没因隐形眼镜的出现和激光手术普及所受到影响,其市场占有率没有因此而萎缩,相反眼镜也不再是有眼疾者专用,而变成了潮流装备之一。只要配戴的好,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形象,如增添文化气息、耍帅、或装可爱等用途;当然,如果配搭错误,会给人负面的印象,让人觉得很怪异、土气等,甚至有恐怖的错觉(很多恐怖电影里的变态杀手都有配戴)。故配戴眼镜也变成了一门学问,职业、肤色、发型、镜框的形状大小都一一需要考量,更少不了要具备时尚感,最后一点自己必须戴得舒适,不然前面的一切都得推翻。当然,价钱的预算更是大家所要衡量的,没钱,什么都免谈。

什么年龄适合配戴怎样的眼镜呢?怎样的人又适合配戴什么形状的镜框呢?(虽然有些已经摆脱框边,可是其形态还是和有镜框的一样)

虽然,自己没有花时间去研究其他的人,但在自我一番解剖后,所得出来的结论是,这个跟时代和心态有很大的密切关系。求学期和年少时的自己的镜框都是椭圆形的,没有知名品牌,在出来社会工作后,就转变成了方形的,牌子也较知名了(有经济能力的因素)。可以这么分析说,青春期思想较天真无知,个性比较敏感,往往他人的一句话就轻易受伤,就象脆弱的鸡蛋一样,一戳就破,故年幼时受到伤害,就烙印一辈子了。随着人慢慢成熟后,心房也筑起一道高高的墙,学会了防卫,别人的话语不再那么重要,自己也变成一块顽固的石头。

这么说,难道有童心的人就一定是配戴椭圆形镜框吗?不,时代不一样了,现在的孩子也有些配戴方形的镜框,虽然他们还很幼稚,可是心智比以前的小孩已经成熟了很多。那是否还配戴着椭圆形的镜框的大人,童心还未泯吗?也不一定,只能说人心难测,在这个讲求形象的世界,内心的险恶是无法从外表判断出来的。

其实每副眼镜都有属于自己的时期,当然都有其背后的故事,很难一一在这里述说,只能感叹人生也象是眼镜一样,在每一个阶段会有不同的面貌,随着岁月而转变,眼镜的款式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圆的亲切,方的稳重;圆的斯文,方的粗犷;圆的高贵,方的端正,现在你,又戴着什么样款式的眼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