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说人性本善,荀子却提出人性本恶,有一位大师曾说初生婴儿是善良的,可是在当他渐渐懂事后就受污染了,其实人性本来就并存善恶,无法分割,就像银币一样有两面。谁才是正确的呢?孟子没错,人与动物的分别,是有道德心,向善的本性,内在的价值根源。荀子也对,我们本性生来就关心自己的利益,而“善”是后天学习和努力而得来。
所以我才认为人性本私,这说法和荀子提倡的人性本恶岂不是一样!非也,我依然坚信人是善良的,但也存有阴暗一面(没揭露出来不等于没有,就象是癌细胞一样,每个人都有,只是没突变而已),更肯定所有人都有私心的,因为不管再怎么有善心的人都会有其自私的地方。
这样说好像在否定一些为善的人,也并非想一杆子打翻一船人,只是,自私是人之常情,如在某个灾难或事故里,我们一定会先拯救亲人,尽管离自己很远,而不是先解救在身旁需要帮助的人。毕竟我们都是凡人,这完全合情合理的,当然也有人会做出无私的举动(小说里的情节最多)。又比如一位两个小孩的母亲,一个是亲生的,一个不是,不管她再怎么公平对待,多少还是会有一点私心。
谁敢夸口说自己不自私呢!除非你是圣人。
当然,会提出人性本私这观点,绝不能随口说说就行,必须要有证据才能支撑,而最能体现人性存在的自私,就是去观察小孩子的行为。由于下周就是侄儿两岁的生日,昨天就提前买了礼物给他,一个乐器一个积木,回到家后便把玩具给了他,当时我妈看顾的小孩还在。我先拆开了一对乐器,一个交给侄儿一个给了别人的小孩,可是侄儿不依,趴在地上敲自己的头哭泣(这是他惯用的伎俩),所以我只好把另个也给他,也许你会说两岁的小孩还小,不懂事,其实不然,他是知道你在说什么,可是他就是不愿意分享。当然这样做也会把别人的孩子弄哭,虽然他已经四岁了,上幼稚园了,他的妈妈也常常教导他要分享和礼让,可是再怎么教育,自私的心还是存在的,所幸我还买了积木,作为安抚给了他玩,结果他也一样,想独自一个人玩积木,不让侄儿参与。
在两个小孩子身上,人性的自私展露无余,不管以后经过多少教育的洗礼、宗教的精神灌输,处于什么岁数,哪个人生阶段,人性自私,永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