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8日星期日
2015年10月13日星期二
閱讀有害
從古至今,都是讚頌人要多閱讀,從來沒有人會質疑閱讀其實也是有害的呢?有誰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嗎?
十年寒窗,為的就是一朝可以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但有多少人在寒窗苦讀十餘載後,真的能魚躍龍門,恐怕寥寥可數。那其他不得志的人呢?去了哪裡?有些因此憂鬱而終,或欲絕尋短見;有些則堅持到底,結果一事無成;有些則從事教書等相關行業,過著清貧的日子;其實他們可以選擇放棄,但並沒有,因為閱讀已經荼毒了他們的思想。
歷史上,很多文人的下場都是悲情的,因文字獄而入牢,或流放更不少。在封建時代裡,閱讀確實造就了文人無法比擬的才思和光輝,同時賦予他們人生的悲劇和孤獨。
岳飛雖然是個武將,是閱讀使他的文學才華在將帥中出眾,其的不朽詞作《滿江紅·怒髮衝冠》,是千古傳誦的名篇。教育灌輸精忠報國的思想,結果下場如大家所知曉的。
開卷有益是對的,但閱讀也有它的壞處。
先說好的一面,閱讀可以活化人腦,提高思考的能力,從而能延長壽命。當進行閱讀時,文字的訊息進入大腦前顳葉,會產生類嗎啡作用,讓人產生快樂;而當愈多新的訊息進入時,快樂的感覺也就愈強烈(因人而異)。經常閱讀的人,腦神經元的連結愈多愈密,便會一直保持活躍;久而久之,大腦便會提高理解系統的能力,理解能力愈來愈好,也就是所謂的「變聰明」。
那閱讀的壞處又是什麼呢?閱讀讓我們更有思想,使我們變得才高志潔,然後人也恃才傲物,不會輕易就臣服于任何人脚下,和不受人摆布,常常自以為是,結果最後害苦了自己。這也是造成現代社會遲婚的現象和不婚主義崛起,有主見、思維獨特和傲骨讓不少高學歷人士落得百年失意,萬古孤獨的局面。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一本好書往往能改變人的一生,讓人變得更有涵養和智慧,相同也讓恐怖份子更加可怕,一小部分極端人士更是從書籍中學習犯罪手法,踏上不歸路。
有時候,閱讀多了,會把我們的思想給牢固了,失去了創意,凡是都照書而為,憑書而據,把自己鎖在書的內容裡。大部分的人在越懂越多時,也越捆綁自己,不管出於禮儀上,或是道德上,把真實的自己隱藏起來,在大眾前只展現自己優雅的一面。
除此,閱讀也會造成一些困擾,以自己的情況舉例,早些年因熱愛閱讀,每年花了千多元來購買書籍,錢尚且不說,但數量卻讓我感到為難,母親也因此常嘮叨,並勸說不要再買書了,家裡己經裝不下。當箱子塞滿後,書架也不夠放時,書只能堆在地上,父親不忍,買了一個一米四高的架子,但沒多久又慢慢塞滿了,真的擔心有一天架子會承受不住而塌下來。不是說笑,把所有的書全放在一個大書架上,倒下來時可能會把自己壓死也說不定。
近年來收斂了不少,把預算降低,自然就能限制自己再亂買書。
為了解決空間問題,曾把一些書送給人,可是能送出去的,畢竟很少,更何況當初花了一筆錢購買,所以會不捨得。也處理掉一些舊書,因為其技術已經過時,捐給人也沒用。
要閱讀除了自己買,還可去借,故我也常到圖書館,但圖書館並不會全都有你想讀的。
雖然說書中自有黃金屋,可是買書也會買到窮,投資了這麼多錢未必能賺的回來,儘管思想是無法用錢來衡量的,但只存在自己腦裡又何用呢。
閱讀不等於書籍,可是閱讀需要物體,紙本書從伐樹、造紙、印刷、運送,到讀完之後處理,所消耗的資源轉換成溫室氣體的排放,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環保課題,但我覺得這問題不大,回收利用和新樹栽種可解決這爭議。相反,電子書興起讓人多了一個閱讀的管道,才是令人擔憂。這裡不深討電子媒體所消耗的能源與製造的廢棄物,是否是污染環境的最大來源。長時間對著熒幕大量的閱讀,對眼睛造成的傷害是無法估計的,短波蓝光可以穿透眼睛的晶状体到达视网膜,对视网膜造成光化学损害。
總結論,閱讀確實造就了我們非凡的思想,卻同時又帶給我們不同程度上的一些傷害,在資源、空間、錢財、視力和思想等,都有其弊處。
每年4月23日為世界閱讀日,目的是推動更多的人去閱讀和寫作,我國更定七月為閱讀月,未來會不會有一天也成立了反閱讀日呢!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