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衣住行是人最基本的生存条件,最根本的生活需求,在这当中‘行’常常会被忽略,在古时代,交通并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也不是人人都能够乘搭马车牛车或小舟,所以不管是近行或远行都是靠自己的双脚,一步一脚印走过千山万水。所以‘行’的初始并不是指交通工具。
鞋子是行走的必备,从人类开始懂得编制鞋子来保护双脚时,我们也踏出了文明的第一步。随着时代的改变,鞋子也跟随进化,演变,从外观、功能、场合、时尚等需求有了细化分类,进而各自发展,趋向专业领域。如服饰一样,鞋子是我们和社会接触的基点之一,只要你踏出门口,你就得穿上鞋子,不可或缺,没穿鞋子等同于没穿衣服般,会立即受到异样的瞩目,除非你是乞丐或住在森林的原住民就另谈。
你可以吃便宜的,住在简陋的房子,但你绝对需要一套体面的衣裤,和一双可见人的鞋子。歌都有的唱啦 - 先敬罗衣后敬人。
曾经有拍过一系列鞋子的照片,发现其实鞋子是最能体现出其人的喜好、品味、颜色、性格、风格和品牌选择,少不了反映出生活水平。当然,鞋子风格也随着年龄而变化,几乎每个少女们都偷偷穿过妈妈的高跟鞋,想要快点长大,就可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双高跟鞋(明星孩子属例外)。对于男孩来说,他对鞋子的要求,就是对自己的定位。
在橱柜里衣服裤子裙子的数量,可以多到让人眼花缭乱(以女生作为一个衡量),不知道该如何配搭(总觉得这会迫使人陷入选择困难症),才能体现其个人魅力和当天的心情写照。可是鞋子就不一样,一般人(女生)的鞋柜都很难超过十对,常穿也不会超过5对(这个数目还是有点异常,正常应该是三对)。所以鞋子反而更能显示其个人的偏好和基调。
对于那些拥有十几双,甚至几十对鞋子,或者数不清的人来说,鞋子存在是为了什么的呢?时尚?是明星尚可理解。收藏品?是富豪尚可接受。潮流?一味追求潮流有意义吗?鞋子最大的存在价值是,让人走下去,绝不是让你摆在鞋柜里寄养尘埃。一般普罗大众的我们最多也只是四双,休闲、上班、宴会和运动,可是这种分类已经很模糊了,彼此交叉融合在一起,所以你会看到穿休闲去上班、穿运动鞋出席宴会的情况。这没有对错,更没有绝对的合适与否(只要不要太离谱就可以了,如爬山不一定要穿爬山鞋,你可以穿休闲的或普通运动的,但绝对不是高跟鞋),完全依据你个人喜好,没人可以批评你,只要不是赤脚就可以了。
鞋子的意义又是什么的呢?如送钟一样,不同文化有不同含义,正面的是,送鞋子代表我想和你一起走下去,不离不弃,相伴终老;或是希望你越走越远,展翅高飞,成就自己的梦想。负面则认为,鞋是用来穿、走路的!送鞋等于送行!(分开的意思)!也有的人说送鞋不吉利,鞋=邪,送邪 。在中国传统婚俗里,鞋子是一种吉祥物,这是由于鞋子的成双成对,和偕相处,取自偕和鞋同音。
鞋子像是我们一生的朋友,让我们走路更踏实和舒适,并且默默陪我们走下去,不管是天涯或海角,平地或高山,它依然无怨无悔守护着我们,或许鞋子的一生很短暂,但绝对精彩。
那一对好的鞋子应该能穿多久?据闻答案是十年以上(几乎是每天都穿),可是其价格就不菲了,一般市民很难去承担高昂的费用,所以能穿上三年以上,就已经是不错的了。虽然我不推崇追求名牌,可是会推荐去购买有品牌鞋子,因为比较耐穿。人有寿命,鞋也一样,这双价格2000元台币左右的运动鞋,穿了四年,鞋底已经磨平了,脚尖也剥开了,脚踝处更破了洞。
是时候让它歇下来,归于尘土。写此文以祭于陪我走过一段人生的鞋子。